0755-8885557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一站式服务 行业资讯 私募基金快讯

港股IPO潮涌 私募推港股打新策略和产品

发布时间2018-08-27 09:08 阅读量:677 返回列表

  今年以来,港交所新政引发了内地企业赴港IPO热潮,小米集团、美团点评、找钢网等知名公司纷纷申报,上半年香港IPO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在此背景下,国内私募基金积极参与港股打新,推出相关投资策略和产品,通过国际配售或锚定投资方式认购,期望获得新股上市的短期超额收益。不过也有私募表示,目前赴港上市的新经济公司估值较贵,短期观察为主,不急于投资。

  私募推出港股打新策略

  在港股IPO的热潮下,私募机构积极参与港股打新,推出了相关投资策略产品。雷根基金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李金龙介绍该公司今年推出了港股全天候策略,布局港股打新。他认为,港股市场处于估值底部区间,企业盈利增长韧性可期。近期政策偏暖,中长期仍有一定上行空间。而且国内市场IPO打新中签概率低,港股市场的开放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港股打新的机会。“针对近期港股市场上市的一揽子股票,以国际配售或锚定投资的方式认购,锁定新股分配份额,最大限度获取新股份额。比如选择发行初始规模在50亿人民币以内的单票,风险可控,不会破发,上市之后择机退出,不参与二级市场交易。”李金龙说。

  李金龙表示,内地个人投资者参与港股打新并不容易。香港新股IPO大股东持股占75%,一般锁定期在6~12个月,25%为流通股,国际配售占流通股的90%,面向公众出售占流通股的10%,数量较少;而机构通过国际配售或锚定投资的方式能够认购较多新股。

  看好港股制度革新

  今年是港股IPO的“大年”。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今年以来香港市场新增上市公司142家,包括小米集团、中国铁塔51信用卡映客汇付天下等;同时,港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在港交所主板和创业板排队的IPO申报企业超过200家。德勤预测,2018年全年,香港市场将会有大约180只新股,融资额在1600亿~1900亿港元。

  记者了解到,不只是打新,更多私募基金看好港股“同股不同权”制度层面的变革,关注港股IPO优质标的,进行中长期布局。

  北京和聚投资港股投资经理李志武表示,港股供给层面的变革具有深远意义:首先,允许同股不同权、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是港交所近25年来最大的一次IPO制度改革;其次,港股市场结构更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第三,为国内新经济公司提供了快速上市的通道,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最后,为投资者带来更丰富的选择,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我们更关注在港上市的被大幅低估的内地优秀公司,自下而上挖掘存在预期差的投资机会。港股市场的IPO公司数量多,新经济板块进展迅速,其中不乏优秀公司。我们正抓紧研究IPO的优质公司,在综合考虑发展前景、估值和风险的前提下,择优参与。”李志武说。

  重阳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陈心认为,港交所推出了许多改革措施,使香港股市更加多元化,也更能代表不断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由此,香港市场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国际投资者。“今年港股IPO,我们参与的并不多,这与重阳团队整体略偏逆向的投资风格有关。重阳一直坚守价值底线,在市场波动中稳健投资具备中长期价值成长潜力的优质公司。面对波动性较高的市场,我们希望以更具吸引力的价格买入并中长期持有优质的上市公司。”

  但也有一些私募人士认为,今年赴港上市的公司估值普遍较贵,短期以观察为主,并不急于参与投资。

  华南某老牌私募董事长称,“从研究方面判断,小米等科技公司、以及一些新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估值都比较贵,主要是因为市场预期比较高,很多公司上市后都破发了,二级市场表现并不理想。短期我们对这些公司都比较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