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沃伦·巴菲特这句投资格言一直被支持者奉为经典。而这句格言所揭示的对于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抵定,在P2P遭遇倒闭潮之际,尤能作为投资者的一个分野标准。
而在笔者看来,从这波倒闭潮的真实情况看,未来的P2P或许反而更加适合投资。
爆雷的,是“三无”平台
虽然与移动互联网一同成长,但P2P的真实属性还是金融,资产端的波云诡谲防不胜防、资金端的社会民生甚至身家性命,都决定谨慎和敬畏是P2P从业者起码的常识。
但是,眼下爆雷的平台们,无论是创始人还是团队都在与这种文化的背离。对风险以累积为主要特征的金融业来说,越“嚣张”只会死得越快。某种程度上,这些出事的平台都是自己有问题在先,与行业大势、监管重拳没有太多关系。
与谨慎、敬畏相对,它们的问题体现在这三无:
1、无知:不懂金融瞎胡闹,啼笑皆非
这类平台要说它是故意骗钱有失偏颇,它们浑身上下只写着两个字:不懂。极度缺乏专业性注定了它们的结局,尤其在一些金融理财的偏门领域更是如此。
7月6日,主打“票据理财”的银票网实际控制人易德勤向上海经侦部门自动投案,而前一天,该公司员工还加班到半夜,母公司银家智联(穿透股权后都是易德勤本人控制的公司)对外签约时易德勤还有参加,签约的内容正是大热的区块链合作。
易德勤离开前对员工表达了自己“诚挚”的歉意。这位也算小有成就的老板,被员工评价为“对金融知之甚少”。
关于金融,易德勤有两个关键词:军旅和国学。军旅生涯经历固然值得尊敬,但动不动就拿“五湖四海皆兄弟”之类的说辞,甚至吟诗作赋来表达自己做金融的情怀,让人有些尴尬;而主动到网上用国学解读金融,大谈金融投资中的“太极智慧”,在专业性要求极高的金融面前更显得有些滑稽。
2、无耻:持续欺骗,没有下限
关键时候仍然要给自己撑下台面,甚至拉拢更多投资者进来,这种平台可以用无耻来形容。
叱咤风云、红极一时的牛板金,欺骗过程一环套一环。先是7月3日发布公告,说9852万投资出现逾期。忧心忡忡的投资者连夜跑到钱江新城华润大厦的总部交涉时,又发现前董事孙启良等,通过虚构标的挪用31.5亿元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这笔资金同样无法收回。
从9000万到31.5亿元,这是赤裸裸的欺骗。而就在6月30日,牛板金还举办投资人见面会宣称要增资6亿,在这之前内部已经知晓31.5亿挪用的事,持续欺骗毫无下限。
3、无畏:干一票就跑路,无法无天
与钱打交道的P2P,如果平台不与投资者站到一边,即便投资者亏得一塌糊涂,运营者自己也能够盆满钵满跑路,他们缺乏对市场、对投资人、对法制的起码尊重。
多多理财的老板李振军靠着P2P创业发家致富,早已拥有美国绿卡,7月9日公告前很可能已经出境美国(目前警方真正追查)。而“无畏”的跑路,俨然已经是P2P平台倒闭后控制人惯常采用的方式。
李振军与其财务负责人何永琴对法律的无畏还体现在大量拖欠员工工资、社保,且笼络了许多员工及家人朋友投资,不仅黑投资者,还黑手底下人,这一点“国学金融”易德勤先生可能要高尚很多。
地域经济背景成为爆雷的偶发因素
每一个爆雷的平台都有自己的严重问题,都是市场的“坏学生”,而同时,这次的集中爆雷,还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更加说明其与行业整体趋势关联度并不是大众想象那么高。
众所周知,P2P小玩家喜好的聚集地是深圳,华强北文化也渗透到那里的P2P行业,草台班子唱戏、出事、维权的事已经上演了好几年。而这次,大型P2P平台爆雷,几乎都发生在杭州区域,如表:
如果说深圳的集中连片出事是因为模式上的高风险,那么作为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江浙文化代表,杭州P2P集中爆雷很显然与地域经济环境有关。
根据多多理财的运营数据,2018年5月,在资产端理财收益上升时,投资人数却环比下降4%,同比2017年5月更是下降9%。
而牛板金的数据则更为明显一些,近12个月成交数据显示,一路上扬、形势大好的牛板金,4月以后成交骤降直至爆雷突然死亡。
而仔细分析4月杭州市场就发现,火热的杭州楼市在4月推行摇号政策,按照一般惯例,买新房摇号需要抽取大量的资金作为认筹金、定存金、银行账户验资资金等,对P2P有直接的冲击。相似的场景发生在去年的南京,摇号导致理财产品被挤兑抽血,一片哀嚎。
杭州的资金有多少从P2P平台流出流入楼市无法得知,但参与买房的人数多达房源数的几十倍,毫无疑问,现行规则下不管买不买得到都要抽取资金,决定买房摇号一定是杭州集中爆雷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一二手房倒挂“买到就是挣到”激发的大量本土投机者(有购房资格但之前对买房没有太多兴趣),P2P上的那点钱被快速抽走,新增投资更加不可能。南京的前车之鉴已经预示杭州P2P的集中爆雷。
P2P仍然是值得投资者选择的最好方式之一
一方面,爆雷多数是因为平台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集中爆雷又呈现地域的偶发性,对投资者而言,P2P仍然是可以选择的最佳理财方式之一,只是更需要甄别好坏。
1、金融素来有不良率与普惠的悖论
普惠金融是时代使命,也是新兴金融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普惠过程中的风险可能远远大于传统金融,其不良率很难优于传统金融服务。
事实上,之所以国家要大力倡导普惠金融,恰恰在于传统金融机构为了不良率表现,很难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可以稳定地、保守地实现美丽的不良率业绩。而近来兴起的金融科技技术输出浪潮,大多数金融机构客户都来自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它们对普惠的热情高涨。
这说明,在普惠金融大势下,本身就包含金融科技属性、直接从事普惠金融的P2P,其前景不可替代,类似宜人贷、爱钱进这种强技术属性的平台甚至已经比需要借助外力的中小金融机构走得更快(农商行的技术实力仍不足,导致不良率持续上升)。
2、“三无”之外,还有被牵连的“无辜”
爆雷的P2P平台造成的行业恐慌已经在投资者中蔓延,赎回资金成了投资者挂在嘴边的话。这种金融风险传染效应使得那些合规性尚可的P2P平台也受到冲击。例如9日,钱爸爸发布的停业公告显示,该平台的资产端风险仍处在可控状态,但挤兑给平台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不能不停业申请经侦介入。
尚处在安全港未被波及的爱钱进显然也意识到这种传染风险,7月10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其CEO蔡园竹主动回应了舆论及投资者的关切,用六连答表明平台的立场,认为行业只是在“排毒自清”,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长期来看对行业、对平台、对用户有利。
对投资者而言,挤兑可能毫无必要,一方面莫名其妙丧失掉本就优质平台的投资机会,它们合规性好、风控能力强,没招谁也没惹谁;另一方面,不厚道地讲,如果因为群体挤兑导致整个行业崩塌,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成为牛板金投资者那样得到一个虚无缥缈3年收回本金的承诺。
3、优质平台洗牌后将更加优质
劣币不再驱逐良币,那些原地自爆的P2P平台走后,对真正优质的平台是一种行业保护。
对投资者而言,P2P平台市场环境变得更好,一方面资金安全更有保障,另一方面收益范围、产品种类也有更大的空间,可选择性更强。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巨型优质平台为社会、经济贡献了越来越多的普惠价值,已经成为理性投资者的聚集地,倒闭潮之后,在投资价值上可能会更进一步。
初心=未来,选择P2P平台除了务实还需要务虚
合规性、风控能力是投资者看重平台的重要决定因素。对宜人贷、爱钱进、和信贷、理财通这些处在安全港的P2P平台来说,业务合规积极备案是必然要求,例如爱钱进春节前就按照监管要求完成自查,随后提交审查申请等待监管层的反馈,其资金早已完成存管,平台也进行了增资保证合规,更多这样的平台都在积极与监管要求相符。
此外,金融科技技术能力同样是关键评价指标,爱钱进背靠的凡普金科自主研发的智能动态风控系统“FinUp云图”、定位“从事普惠金融与财富管理事业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宜信、玖富打造的“火眼”风控系统、这些技术的投入都在保障投资人的信心。
而知道了这次集中爆雷的“三无”,或许,对投资者的选择来说,除了关注硬实力,从软实力着手,谈谈做金融谨慎+敬畏的初心也十分有必要。
1、服务业才是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属性仍然是服务业,只有有服务精神的P2P平台才能走得更长久,这种服务包括两个层面:
服务实体经济,也即P2P资金的投放,要能与国家高举产业升级的发展大势相结合,顺时代潮流,而不是挣快钱捞一波就走;服务投资者,也即P2P平台从感性层面不断进行用户服务的更新,这其实从侧面说明这家平台是否在用心持续经营,毕竟,如果P2P平台只是逢场作戏,难有软性服务可言。
2、P2P是生意,更是一种信用委托
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接触投资者最核心的金钱利益,P2P本质上也拥有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最高信任级别,比那些流量产品所谓的用户信任要强太多。
所以,P2P其价值也早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而演化成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从这个意义上看,金融的“价值情怀”反而更能看出平台是否真的在持续做一门关于信用委托的事业。无论是宜信的“普惠金融与财富管理事业”,还是爱钱进所说的 “让金融有温度”,都是在强化“信用委托”,这种务虚的软情怀,此时对选择P2P平台更有价值。
3、去互联网思维
张一鸣被爆出在饭局上说自己就是要挣loser的钱,虽然为人所不齿,但这个“移动互联网第一产品经理”却用人性的弱点挣足了人民币,是互联网流量思维的极致运用。
但是,金融不是刷头条和抖音,它承载了太多社会福祉,关系个人利益甚至身家性命,信用+杠杆+风险三位一体的P2P,虽然是移动互联网的标志产品,却注定不能用简单粗暴的互联网思维来运营,关注用户现实需求,解决财富问题,谨小慎微、敬畏风险,回归金融初心的平台,才是投资者最好的选择。